“‘ 双碳 ’背景下煤 电机组的灵活 性技术及实践 ”
专辑征文启事
   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随着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的不断发展,煤电机组的灵活性价值得到更充分的挖掘。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对外发布的《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煤电机组灵活制造规模1.5亿千瓦”。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推广煤电机组灵活性技术。当前,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是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的关键手段,现役燃煤机组多采用深度调峰、热电解耦、多种生物质与煤的耦合混烧等技术提升灵活性,燃料、运行、产品等多方面的灵活性技术正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
   为展示该选题、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的交流探讨,共享最新学术和技术成果,《电力学报》编辑部特邀清华大学杨海瑞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李诗媛教授、清华大学张缦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王辉教授担任联合特约主编,主持“‘双碳’背景下煤电机组的灵活性技术及实践”专辑,《电力学报》拟以专辑形式于 2022 年 12 月底出版(正刊)。
一、征稿方向
   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选题:
 (1)燃料灵活性
   煤、生物质(包括污泥)掺烧、气化耦合
 (2)运行灵活性
   深调、爬坡、安全、智能控制、污染控制、经济性等方面的分析
 (3)产品灵活性
   热电解耦、储能(热、电)、汽轮机改造
二、投稿要求
 (1)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且不涉及泄密问题,若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承担。
 (2)论文须为作者原创作品,且尚未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
 (3)文章应主题明确,研究数据须真实可靠,图表清晰明了,逻辑严谨,文字精炼,标点及符号使用正确。
 (4)文稿撰写顺序: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中文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约300字),中文关键词(3~8个),英文题名,作者英文姓名、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国别,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所有作者的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或学生身份、主要研究方向和电子邮箱),以及通信作者的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
 (5)文稿需采用Word文档,A4纸型排版,请在文稿首页左下角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三、稿件的审核、录用与版权
 (1)来稿须经特约主编、专家和编委会讨论后决定刊用与否。
 (2)若来稿经审查后认定不宜在本刊发表,将及时告知作者。若在投稿满3个月后仍未收到本刊任何通知,作者有权改投他刊。
 (3)来稿一经作者签署版权协议并在本刊刊出,即表明所有作者都已认可其版权转至本刊编辑部。本刊在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与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授权。
四、截稿日期
   2022年12月1日。
五、投稿方式
   请在网站http://dily.cbpt.cnki.net中直接注册投稿。论文一经采用,将优稿优酬,并在《电力学报》“双碳”背景下煤电机组的灵活性技术及实践专刊正式发表。
   真诚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科研计划承担单位踊跃投稿!
《电力学报》编辑部
2022 年 9 月
 
附件如下:

上一篇:山西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下一篇:《电力学报》公众订阅号已开通